台灣-沖繩線上對話 第一輯 (3/3, 2022)
2020/3/3 第一次與沖繩朋友在網路見面,石垣島的農夫大哥上原先生(Uehara San),小野寺先生(Onodera San),會議主持人秀子(Hideko San)轉述。明子(Akiko San) 幫忙補充資料,飲茶先生擔任日-中翻譯
小野寺先生是日本人,他提到對沖繩的第一次印象是1970年一位沖繩人爬到東京高塔,身上抗議T恤寫著殺死天皇,於是他開始學習之旅。小野寺先生的話揭開沖繩與日本在國際關係上的格格不入(或是不相容),這一次聚會的第一道線索。
不相容,無法單純以少數民族政治上被優勢族群邊緣化來理解。小野寺先生提到二戰後日本被國際佔領監管8年,直到1951年9月8日舊金山條約簽署後,日本1952年恢復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但是在爭取日本成為獨立國家的談判桌上,琉球群島被日本天皇以“他國-琉球國的人”的報復心態,繼續讓美國作為太平洋軍事據點治理超過20年,更是美-日口頭協議中美國可以任意存/停放核武軍備的地點。琉球或是稱作沖繩人不配恢復為一個獨立國家的人民,也不配作為日本的少數民族。他們的處境也正是台灣的處境。
主題之外的聯想,我們從媒體報導接收的心態是有美軍駐點沖繩是對台灣安全的保證,但如果美-中軍事衝突,不論是否以“保護台灣”為名,台灣跟沖繩都已經是戰略上可以被犧牲的島嶼。 2021年5月Daniel Ellsberg麻州大學的座談會提到美國國防部文件,台灣一度被美國在越戰期間假想為與中國核戰的衝突地。
在英國求學的少文老師會後分享的幾篇文章,從紀錄片或電影紀錄的沖繩被迫軍事化,還有反軍事化的抗爭運動。勞運記者與現職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的志杰曾經實地拜訪與報導沖繩歷史反戰議題。很期待沖繩跟我們之間有持續的對話學習。
沖繩在二戰期間身處第一島鏈中直接遭遇美國陸戰攻擊,當時1/4的沖繩人死於戰爭。淑英老師感觸俄-烏戰爭,美-中角力,會後分享島歌的音樂,作者紀念沖繩戰役的死者。或許台灣人還在紛爭,不清楚這個島嶼的和平樣貌,但沖繩人懷有一個成為和平、非武力的島嶼的想像;也許這樣的島嶼想像,才能庇護各種生命,庇護台灣人想要的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